学院动态

郭杰院长学术著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及实施路径》出版
2016-07-01

由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院长、经济学院教授郭杰博士撰写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及实施路径》一书,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分为上下两篇,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上篇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和方案,下篇论述了中央部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书中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基础就是供给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减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集中力量扩大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于供给管理”“产业结构高级化就是提升服务业占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自由市场作为经济治理模式”等六大误区进行厘清、解读和纠正。

该书系统地梳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转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结点;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

书中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思维和战略举措,其理论基础既不是供给学派,也不是结构主义,更不是新自由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论在新常态下的具体运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创新,它标志着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其目的是通过改革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该书还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原则;从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过渡;将化解产能过剩和创造新供给的指挥权还给市场,政府不要划定领域,指定任务,需要的是退出干预;在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中,先以国内改革,逐步放开,防止迅猛的大开放;适度扩大财政赤字,稳定总需求,以市场机制培育新兴产业。

同时,书中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第一,我国的供给侧调整首要是在全球大环境中对各经济体分别对待;第二,将人民币建设成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区域性货币,通过获取铸币税降低企业成本;第三,以提高国内产品标准为手段,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大存量改革;第四,在要素成本上升的大环境中,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创新是未来降低企业成本的三大动力;第五,以制造高端化为主要着力点,提升产业结构,带动服务业发展;第六,有序废止审批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简政放权;第七,利用城乡收入差,通过新产业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第八,区域再平衡提供了巨大的结构调整空间和动力,需要以新产业积极融入国际价值链。

为了有效地推进上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需要注意四个着力点:首先,为了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上需要有选择性地主动加杠杆;其次,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产业政策定位于市场失灵;再次,政策要与市场激励相容;最后,着力构建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和社会安全网。

书中还对“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任务,就其性质、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书中的若干政策建议,已得到部分中央领导同志和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