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时报2016-08-30 作者:戴菁
记者:近年来,随着干部培训力度的加大,高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人民大学在干部培训方面的情况。
丁凯: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干部培训工作是人民大学自陕北公学以来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2009年,我校被中组部确认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此后,教育部、北京市也先后把我校作为干部培训基地。多年来,人民大学充分立足自身的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和管理优势,深入贯彻《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努力追求教学精湛、管理科学的服务境界,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实践型、实用性的新型教育培训平台,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模式,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干部培训需求对接,积极为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培训了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党政干部,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记者:人民大学干部培训的特色是什么?注重提高干部哪些方面的能力?
丁凯:优质的培训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是做好干部培训的关键。多年来,人民大学通过精心选择师资、精心设计课程、精心专注服务、精心培育平台等创新,形成了自身在干部培训领域的特色和口碑,“人大培训”的品牌形象力在全国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
一是按需定制,助力干部成长。多年来,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和贯彻上级部门的有关工作要求,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将人民大学的学科优势与干部培训需求有效对接,精心打造品牌培训项目,做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推助者,更好地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领导干部成长服务。如近年来,我们在承担中组部、教育部的干部研修任务之外,为九三学社、农工民主党以及地方工商联等统战系统举办多期培训班,为北京市多个区县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参训干部人数2000人次,还积极落实学校与地方政府协议精神,为四川、广西、福建、河北等多个合作省份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多期。
二是领导重视,全校一盘棋。人民大学一贯坚持“领导重视、全校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以培训学院为具体承办单位,动员全校各学院、各部门的保障力量支持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如在课前给每位老师都发送有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联合署名的《给教师的一封信》,让授课老师充分认识到其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按照“导向正确、组织需要、学员叫座”的原则,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展现“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精神和学者风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学校领导每年在年初也会组织各学院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动员会,成员涵盖了全校17个学院和10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大家结合当前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各抒己见,头脑风暴式地展开讨论,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三是注重效果,理论联系实际。人民大学干部培训的课程体系涵盖面广,专题统筹设计,师资优中选优,使得学员在较短时间掌握比较全面的信息,有利于拓展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培训从干部本人的需求出发,较好解决了干部培训“为什么学”的问题,突出了干部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个人参加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校坚持“务实管用”的教育理念,力争实现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有机结合,解决了“单位听不到,个人想不透,平时说不清”的问题,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专题班都会结合宏观和微观,甚至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请不同院系的老师授课,很多干部在培训后表示人大的培训知识面宽,信息量大,案例生动,特别是课后的交流时间,增进了产学互动,能够利用所学指导工作实际。
在以培训为手段锻造干部能力方面,人民大学主要注重提升参训干部的“自我净化能力”,即增强其政治忠诚和政治认同;“自我完善能力”,即增强其政治责任感; “自我革新能力”,即让他们学到新的知识,提高干部的行动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即提高干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
一是围绕“好干部”标准开展教育培训,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人民大学在干部培训上特别注重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发挥“固根守魂”的功能,强化干部的坚定意志,把党性修养作为必修课。结合“好干部”的标准,切实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兢兢业业务求实效的精神、敢于担当敢负责任的勇气、公正无私不贪不腐的品格贯彻到党性教育的方方面面,力求在整个教育培训过程中始终体现“好干部”的价值取向。
二是紧扣中央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领导干部最关心的问题以及干部自身在素质、能力、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思考谋划。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提出为干部学员提供分析问题的逻辑路径和学理框架,帮助学员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开设的专题主要涉及财政金融、宏观经济、社会治理、新闻媒体与危机公关、党史国史等领域,从而帮助干部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思路,树立全球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
记者:在您看来,高校的干部培训与党校、行政学院的区别在哪些方面?
丁凯:高校与党校、行政学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高校更注重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成果,同时学科的相对完整性使得师资的选派和匹配更加专业化、精准化,学院对于学术前沿及热点问题等的了解和把握更为充分。比如人民大学在课程设计和师资选拔上,就充分依托自身传统优势学科、特色学科,重点在经济、管理、新闻、法学、社会学、统计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极富人大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设计主题,力争把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干部一线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领导力、执行力。
记者:人民大学在干部培训中教学方法有哪些特色?
丁凯:近年来随着人民大学干部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色。主要可以总结为“1+1”的教学模式。
制度建设+学有所依。在干部培训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互融,专题培训与专项培训互补,业务技能与素质提升互进,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互动。
菜单定制+学有所需。将课程整合为学科前沿类、综合管理类、领导技能类、管理素养类等四大类课程体系。克服干部培训“想学的走不开、应学的不掌握、学过的反复学”的怪圈,使学员“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注重解决干部“思想上的疙瘩、工作上的难题、能力上的短板”。
文化载体+学有所悟。使干部培训深深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学术文化,让干部切身感受学术前沿,彰显教育培训的支撑力。
能力培养+学有所用。通过面对面、手把手、案例式、场景式、演练式、角色式、论坛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拓展训练、标杆学习、情景模拟、沙盘推演、跨校学习等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专业团队+学有所长。把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和运行作为干部培训的立足之本,制定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例如,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培训需求分析、项目设计、课程开发、组织实施、绩效评估等环节的工作,对干部培训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同时,按照中央的相关精神,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高度重视教风学风建设,力求“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努力营造实事求是、勤奋好学的学习风气。
绩效管理+学有所成。努力促成干部培训的跨平台、跨区域组合式搭配,积极拓展教育培训的延伸度,与干部共同成长。
记者:人民大学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那么人民大学在干部培训中是如何发挥学科优势的?
丁凯:人民大学共有1800余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占三分之一还多,三代名师传承,俊彦云集,先后有12位学者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报告,是参加学者最多的高校,有10位教授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专题讲座。长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很多,同时还有一大批教师为中央领导和中央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咨询,人民大学的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也入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高水平的师资一直是人民大学干部培训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民大学的“软实力”。
在课程设计上,学校依托优势学科和优势师资,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比如重点推出财政金融专题、经济类专题、国际关系专题、法治建设专题、大数据专题等,学校还针对培训内容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等问题整合学科资源,持续增加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专题班的比重,比如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研修项目,我校设计的《行政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全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从中共党史中汲取执政智慧》《现代中国兴起与民族振兴之路》《大数据与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等专题都获得了学员们的好评。
记者:领导干部来培训机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那么人民大学如何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使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够学以致用,使他工作能力或执政能力的提高能够最大化?
丁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人民大学干部培训所秉承的重要理念。鉴于当前干部培训存在“时间碎片化、内容长尾化、模式交互化”等特点,我们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力求符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聚焦民生关注,比如社会保障、银行业改革、房地产调控、金融投资等,人大老师的特点是理论根底扎实,老师们研究的课题与学员们的专业工作联系紧密,对工作的指导性比较强。另一方面是更大程度地开放式办学,我们也邀请一些参与政府顶层设计或政策决策的业内人士授课,使得培训讲授的观点更加鲜明,及时捕捉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更深入的讨论,进一步紧密结合实际,通过思想碰撞得到国内外最先进思想和方法的指导。比如我们举办的大数据专题,就结合了一些重点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教师围绕大数据对公共决策的支撑、政府数据如何开放等进行了深度阐述。此外,我们还借助干部培训这一重要平台推动国家部委与高校联合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这也是培训工作的一种延伸。